Search

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
--
「如果我們能放棄了解彼此,接受人類永遠不可能互相了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
--
「如果我們能放棄了解彼此,接受人類永遠不可能互相了解。就連夫妻、情人、親子也一樣。若有自由,最自由的是與他人和人群毫無關係的人,我獨自一人時很快樂。人們驅逐我後又要我回歸?我絕對不要!我沒有高度與他們相抗,唯有恨是我的武器。仇恨傷不了人, 也許只會傷了自己,我儘量不去在意,而是滿足於寂寞,儘管許多悲傷與苦澀。我向你吐露心聲,卻又不確定,我是很不快樂還是快樂...」
--
電影改編自捷克最後一個女死刑犯歐嘉的故事,透過冷調的畫面,克制的鏡頭,以及不帶觀點的敘事模式,透過旁觀者的角度,重新梳理歐嘉孤獨於社會不容的一生。
--
歐嘉怎麼了?這不僅是電影海報的副標,也是每個觀眾都想問的問題,歐嘉怎麼了?就如當年鄭捷在台北捷運上隨機殺人之後,所有的人也想問,鄭捷怎麼了?究竟是怎樣的深仇大恨,怎麼樣的生長環境才會造成這樣恐怖的事情發生。
--
「我只有一個請求,不要以精神失常為理由辯護。」歐嘉對她的辯護律師說。
--
或許我們可以以這句話為起點,作為討論那些在社會邊緣化,進而傷害他人的代罪者的起點。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想起楊德昌的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,他那時候說雖然就電影的結果而言,是少年殺人了,但其實是學校在殺人、是價值觀在殺人,是整個社會在殺人。而同樣的概念套用在這部片也是一樣。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,那天,就像其他無數個日子一樣,歐嘉孤獨的活著,然後沒有人在意她,直到她開車撞上人行道,或許才真正第一次有人正眼看她,但一切都來不及了。
--
我想或許可以藉由這部電影,就如歐嘉所說,讓大家注意到那些被霸凌人的處境,他們也不願如此,但卻也無力改變什麼,最終只能走上毀滅的道路。歐嘉怎麼了?我想或許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這個社會怎麼了?這個標榜人權多元民主的社會,竟也容不下一個與我們不同的人,而對待他們的方式,僅只是把他們隔離,甚至是奪走他們到生命,然後以為事情便就此結束。但其實不然,經過了這次,我們還是不了解他們怎麼了,然後下一次還是一樣的不了解。就拿鄭捷的案子做為例子好了,迅速的處以死刑,除了當下的大快人心之外,還留下什麼嗎?我不想藉此來主張個人廢死的立場,但我覺得這些事情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,他們怎麼了?我們又了解什麼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既視感 平安喜樂,感恩惜福 電影雜文,生活廢文
View all posts